绝美的艺术,凝固的音乐‖建工学院开展“中国古建筑脉络结构与构造解读”专题讲座

时间:2023-12-14     来源:建工学院     阅读0

为了了解中国古建筑的脉络结构,感受中国古建筑的独特魅力与历史底蕴,12月14日,建工学院于启航楼319教室开展了“中国古建筑脉络结构与构造解读”专题讲座,由教学副院长冯美宇教授主讲。

8

首先从原始社会讲起,巢居、穴居等是建筑的起源。而到了封建社会,建筑呈现多样性的特点,在封建社会前期,汉朝时期成为中国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时期––发育期;魏晋南北朝时期,莫高窟、佛像等建筑逐渐兴起;到了隋唐,建筑发展进入成熟期,建筑规模庞大,规划严整,建筑群处理愈发成熟,木建筑的发展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辽金时期建筑风格接近唐代风格,在建筑平面上创造性使用了“减柱法”;在元、明、清三个朝代中,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建筑最后一个高峰,官式建筑已经定型、标准化,晚清建筑特点是青瓦白墙,飞檐拱壁;而到了民国时期,民国建筑是既定建筑时期中外建筑艺术的缩影,一般为砖混结构,承重结构的墙采用砖砌筑,柱、梁、楼板、屋板、析架等采用钢筋温凝土结构。

9

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颇多,通过冯院长的讲解更加详细地了解到专业学习的要求。一堂精彩的古建讲座,让同学们足不出户就感受到了古建筑的历史底蕴和所散发的传统文化的魅力。最后冯院长提出:古建筑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载体,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倡导大家要了解古建、保护古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古建筑的脉络结构与构造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对中国古建筑的深入研究和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同时也可以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