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成果喜报||建工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成果丰硕

时间:2025-08-10     来源:建工学院     阅读0

为了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发挥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8月7日-8月10日,建工学院“薪火非遗实践队”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司徒小镇开展以“青春点亮非遗路·薪火映照司徒镇”为主题的社会实践,用专业知识作笔、以志愿服务为墨,在青砖黛瓦间绘出一幅“非遗+青春”的新画卷。

司徒小镇暑期客流如织,景区入口率先迎来“薪火”队员。他们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操作人脸识别闸机与自动取票机,大幅缩短游客排队时间。面对初次使用设备的老年游客,队员俯身讲解、手把手协助,微笑与耐心成为入园“第一道风景”。

在古镇中心广场,队员们支起“非遗小摊”,把花馍、沁水饸饹等晋城地道小吃递到游客手中,还将背后的饮食故事娓娓道来,让“吃”成为认识非遗最生动的方式。持驾照的队员主动担任观光车驾驶员,驾驶观光车穿梭古巷,车头贴着“有困难,请招手”的醒目标语,车尾挂着应急药箱与雨伞,每到景点,他们稳稳停车、细心搀扶、热情讲解,把安全与温馨一同送达。

此外,队员们还化身“活地图”“临时医护”“摄影师”。他们自制“口袋地图”,将古镇32处打卡点浓缩成一张A4纸,免费发放5000份;向镇卫生院学习突发情况处理方法,配备藿香正气水等急救物资。

短短数日,队员们完成了从“校园新手”到“景区多面手”的蜕变,沟通、应急处理、团队协作能力全面升级,对非遗的认知也从“课本名词”变成“掌心的温度”。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志愿精神,为司徒小镇注入青春动能,也为非遗传承添了一抹亮色。

实践活动结束之际,司徒小镇景区向建工学院送上感谢信与锦旗。感谢信中称赞实践队员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展现了当代大学生青春激昂的精神风貌,是对学校“求知,修德,强能,报国”校训的真实展现。锦旗上“情系三农谱华章,扎根基层献服务”的鎏金大字,在暮色中熠熠生辉。这份来自乡土的褒奖,将化作建工学子继续前行的不竭动力。

当夕阳映红司徒小镇的灰墙黛瓦,“薪火非遗实践队”的队旗仍在风中猎猎作响。这群建工学子用脚步丈量乡土,用汗水浇灌非遗,让青春与古老文化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双向奔赴、彼此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