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社会实践||国情考查调研活动(二十二)

时间:2022-02-12     来源:建工学院     阅读0

我是建工学院工程造价2001班的陈仁杰,我的家乡在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

沁源县,因在沁河之源而得名,隶属于山西省长治市。地处山西省中南部,太岳山东麓,长治市西北部,东邻沁县,南接屯留区、安泽县、古县,西连灵石县、霍州市,北靠平遥县、介休市,是晋东南、晋南、晋中交汇之地。全境东西宽45千米,南北长74千米,总面积2549平方千米。境内有建于唐宋明清时期的古建筑46处和1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景点景区有灵空山、沁河源头、花坡、芊林背、龙凤峡等自然景观,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抗日围困战纪念馆等红色文化景观,圣寿寺、菩提寺等宗教文化景观,百草文昌楼、介公庙等人文景观。

吹

沁源是一个红色的小城。抗日战争时期的沁源,地处太岳抗日根据地腹心,四面群山环抱,是太岳区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日寇把这里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曾8次闯入沁源疯狂“扫荡”。1942年冬,日军又纠集2万兵力对太岳根据地实施“扫荡”,但沁源军民早已全部转移进深山,只给日军丢下一座空城。

日军伊藤大队在沁源驻扎后,又同时在城外扎下15个据点,并挂出了“山岳剿共实验县”的招牌,图谋以此为样本,长期控制我太岳根据地。

为了粉碎日军的阴谋,太岳区党委发起了沁源围困战。为围困日军,沁源军民首先开展了坚壁清野大动员,以沁源城关为中心,发动群众统统转移出来,把水井填死,粮食深埋,用品搬空,使纵横数里的村庄成为“无人区”。与此同时,指挥部动员民兵配合主力,展开积极进攻,把日军由原来的15个据点压缩进城关、交口等几个据点。

与敌抢粮,成为这一时期围困沁源斗争的主要任务。趁敌人夜间防范疏忽,八路军38团掩护民兵和群众进城抢粮,有时一夜之间竟出动军民上万人。沁源城内北街一个妇女叫郭效兰,连续几次摸回家,背出了8担粮。有一次,她竟摸到敌人的粮站,把敌人装好的5斗小麦也扛了出来,一下成了群众心目中的英雄。这年初春,沁源军民从敌人眼皮下抢回了3万多公斤粮食。敌人惟一的补给运输线也被八路军和民兵用地雷封锁,大米、罐头运不上来,沁源的日军只得杀野狗、军马充饥。

在围困日军的斗争中,各种袭扰敌人的良策妙计,在群众中不断涌现出来,搅得日军心惊肉跳,寸步难行。夏季,酷热难耐。交口村的民兵把死狗、死猫、死耗子趁夜扔到碉堡下,白天太阳一晒,整个城内臭气弥漫,熏得鬼子无处躲藏。民兵们还想方设法断敌水源。他们趁夜摸进城,往水井里扔动物尸体,倒粪便、垃圾,拆毁井上的辘轳和碾盘上的转轴。敌人壮着胆子到沁河边提水,一不小心就弄响了地雷,死伤一片。

在我军民长时间的围困和不断骚扰下,日军惶惶不可终日,只得退出一个又一个据点。1945年春,沁源军民对疲惫不堪的日军发起了最后的围攻。

3月14日总攻开始,全县男女老少2万余人一起上阵,4000多颗地雷,把敌据点重重封锁起来;敌据点周围5里内遍布马坑、草人、标语,荆棘铺满了日军所有通道;沁源城四周山头上插满了红旗。日军四面楚歌,仓惶出逃,沿途又遭我军民伏击,死伤无数。

沁源围困战历时两年半共900多天,先后作战2700余次,毙伤日伪军4400多人,俘获日伪军200余名,取得了依靠人民围困敌寇的伟大胜利。沁源围困战是《论持久战》的伟大实践,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民族气节的伟大呈现,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战例,不仅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决心,更加鼓舞了全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士气。

延安《解放日报》曾发表题为《向沁源军民致敬》的社论,称赞“模范的沁源,坚强不屈的沁源,是太岳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一面旗帜,是敌后抗战中的模范典型之一”,“放出了万丈光芒的异彩”。

沁源目前有省级非遗15项,市级非遗27项,县级非遗70余项,15项省级非遗。

沁水原非禹凿开。源头活水绕山来。时光清浅,辅以佳茗。小调婉转,细品非遗。你看,民间小调沁源秧歌,惟妙惟肖葫芦烫画,栩栩如生沁源剪纸,民间工艺沁源木雕,人类文明手工麻纸,大胆创新金钱眼枕头,细腻精致手工编织,它们都璀璨在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讲述着中华故事,展示着沁源魅力

顺应时代的发展,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沁源提出了“绿色立县,建设美丽沁源”发展战略,并明确了“修路、种树、治水、兴文、尚旅”五条具体发展路径,把绿色发展、转型发展真正地拉开帷幕,切实走出了一条煤炭之外的强县富民新路途。“招才引智,借力发展”、“生态治理,和谐发展”、“文旅融合,全域发展”、“种养集合,全民发展”,沁源依托“绿色立县,建设美丽沁源”发展战略,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一条符合沁源特色的除煤炭之外的又一条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