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内涵解读(四)

时间:2022-03-16     来源:建工学院     阅读0

1 4.专业与课程建设 二级指标:专业建设;课程与教学;实践教学 重点要看学校围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建设、 改造,人才培养 模式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改革, 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思路是否清晰, 措施是否得力,效果是否明显。

 4.1 专业建设 主要观测点: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培养方案

 4.1.1 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 基本要求: (41)有明确的专业设置条件和合理的建设规划,能根 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本校实际调整专业,专业结构总 体合理; (42)注重特色专业的培育。 评估中心解读: 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主要从三个方面考察。 一是看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是否制定了专业建设 规划,是否重视特色专业建设; 二是看专业布局是否符合地方(行业)经济社会发展需 要,是否有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专业结构是否合理; 三是看专业设置是否符合教育规律,有无专业设置标准 及条件要求。 2 专家解读: 制定有《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专业设置有科学的 论证,措施落实,效果明显。每年能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需要和本校实际调整专业,专业结构与布局总体合理,符合 学校的定位、符合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遵循教育规 律。遴选有特色专业,建设成效突出。 专业设置是否合理主要从四个方面考察,一是要符合学 校定位,二是要符合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是要符合教育规律,四是要有专业设置条件要求。结构调 整主要考察学校根据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发 展,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注重特色专业培育主要考察学校是 否制定了专业建设规划,能否遴选优势专业开展特色专业建 设。 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专业建设在学生培养中作用 更直接。 专业设置和调整应有标准、有程序、符合区域(行业)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专业结构合理。 重视新专业建设,大力发展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人 才(纲要 22 条)

 4.1.2 培养方案 基本要求: (43)培养方案反映专业培养目标,体现了德、智、体、 3 美全面发展的要求; (44)有企业行业专家参与制定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5)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 其中人文社会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占总学分(学时)不低于 20, 理工农医类专业实践教 学比例占总学分(学时)比例不低 于 25,师范类专业教育实习不少于 12 周; (46)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开设专门课程, 纳入学分管理; (47)培养方案执行情况良好。 评估中心解读: 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是实现培养目标、保 证培养规格与质量的法规性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和安排教 学任务的重要依据。 考察新建本科院校的培养方案,一是要考察制定培养方 案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二是要考察制定培养方案的技术路线 和论证过程;三是要考察课程体系是否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 定位,实践教学时间是否满足《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 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规定;四要考 察 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及稳定性。 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培养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应用 型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把握不准,存在简单模仿传统本科状况, 课程体系的区分度不足,环节设置的目的性差,实践教学缺 4 乏体系性,培养方案调整较多,执行稳 定性差等,需要评 估专家关注并指导。 专家解读: 培养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 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它是学生在校 学习几年中,课内、课外的总体安排。培养方案这一观测点 重点考察制定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原则、内容和执行情况。 指导思想和原则要体现学校的定位,体现具有时代特征的教 育思想观念,体现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流。内容要体现学 校所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执行培养方案严格,要有相应 的规章制度和文件作保证。专家进校考察培养方案、教学任 务书、课表是否一致,有否相应的变动手续,有否培养方案 执行质量分析报告等。 学校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培养方案的执行,执行 情况要良好。考察新建高校的培养方案,一是要考察制定培 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否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 。 二是要考察制定培养方案的技术路线和论证过程。三是要考 察是否体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综合素质三位一体培养 学 生的专业能力。四要考察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及稳定性。

 4.2 课程与教学 主要观测点: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课堂教学与学 习评价。

 5 4.2.1 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 基本要求: (48)课程建设有规划、有标准、有措施、有成效; (49)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开设了足够 数量的选修课; (50)教学内容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够反映本 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教学大纲规范完备, 执行严格; (51)注重以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材建设, 有科学的教材选用和质量监管制度; (52) 多媒体课件符合教学要求,能有效利用网络教 学资源,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使用效果较好。 评估中心解读: 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是新建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 重点和难点。目前的主要问题是课程建设的规划性差、不够 科学,课程建设的主次顺序 不清晰,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 的适应性不够。因此,本观测点要求参评学校依据培养目标 定位优先建好主干课程,科学整合一般课程,及时更新教 学 内容, 有序开展课程建设基本要求是所有开设的课程均应 有教学大纲且 严格执行。在教材选用上,并未强调选用获 奖教材,而是强调教材选用的科学性和评价机制,注重教材 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适用性。在多媒体使用上,并未规定采 6 用多媒体教学课程比例,而是强调多媒体教学的合理使用 和教学效果,提出了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要求,目的是为 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专家解读: 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单元。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集中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 特征。 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 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重点考察教学内容 与课程资源建设的总体思路、具体计划、配套措施、执行情 况和已取得的成果。学校应根据本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和经济 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从对人 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出发,进行课程改革与建设, 进行优质课 程建设、系列课程建设(特色课程、重点课程)、 课程教学内容整合和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批教学质量 高,有特色的本科优质课程。课程建 设的规划合理、标准 鲜明、措施有力、成效显著。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 需求,开设了足够数量的选修课,选修课的课程建设有规划、 有标准、有措施、有成效。

 专家还从以下几方面考察课程: (1)改革和教育思想观念相适应。 (2)重视学生考核方法的改革,考试内容和方式能够 7 考核学生的能力。 (3)教学改革的成果即获奖情况。 要注重健全、完善教材评审、评价和选用机制,严把教 材质量关。要选用高质量的精品教材和新版教材。有条件的 学校,要做好教材编写的规划,并采取措施,支持出版有特 色的教材。 要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使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 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 图形、动画等信息的新技术),并注重多媒体教学的合理使 用和教学效果。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目的是为学生提供 自主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2.2 课堂教学与学习评价 基本要求: (53)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有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方 法改革的政策和措施,课堂教学体现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 注重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培养,教师能够开展启发式、 参与式、讨论式等教学,课程考核方式科学多样。 评估中心解读: 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主要考察学校是否制定了鼓励教 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政策以及教师的参与度;学生在教学 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教学方法是否能够体现师生互 动,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 8 实践能力,是否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指标尤其强调了考试 方法改革,旨在利用学习评价这个指挥棒,促使学生从死记 硬背转向灵活应用,从重考试结果转向重学习过程。 专家解读: 制定有教研室发展规划与执行计划,有详细的教研室活 动记录;开展集体备课、同行评价、督导评教、学生评教等 活动。 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心是加强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 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 革要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 新创业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教 师要尽量采用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分析等授课方 式,避免课程讲授过度的现象,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时间 和空间。课堂上只讲重点和难点,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量, 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要求,改进学生学习评价方法, 考核方式科学、多样。学生学习评价方法、考核方式的改进 有专门的论证和依据。 考察学校是否制定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政 策以及教师的参与度;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否突 出;教学方法是否能够体现师 生互动,是否有利于增强学 生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否有利于 9 学生个性发展。指标尤其强调了考试方法改革,旨在利用 学 习评价这个指挥棒,促使学生从死记硬背转向灵活应用,从 重考试结果转向重学习过程。

 4.3 实践教学 主要观测点: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论 文(设计)与综合训练。

 4.3.1 实验教学 基本要求: (53)实验开出率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 90; (54)有一定数量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有开放性实 验室; (56)实验指导人员结构合理,实验教学效果较好。 评估中心解读: 实验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观测点要求实 验开出率要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 90%。在考察实验开出率时, 须注意了解每组的人数,以确保实验教学效果。观测点中对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没做硬性规定,但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 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实验室开放考察的是开放的范围、时 间、内容和对学生的覆盖面;实验指导人员结构合理是指学 历结构和职称结构要有合理分布,并且作为实验指导人员应 该具有一定的专业实 践经验,提倡授课教师参与实验指导, 密切理论教学与实践的关系。 10 专家解读: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 。 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理 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要强化实践育人意识,合理制 定实践教学方案和实验教学大纲,科学地设置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方案和实践教学体系要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符合 学校学科的结构。不断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 法通过政策引导,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践环节教学。创造 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加科研或创新活动。实验开出率达到教 学大纲要求的 90 。 要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给 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加 以实现的实验。综合性实验: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 识,或相关课程的知识。实验室开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 思维、实践能力,而且是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实验室 开放要考察开放的范围、开放的时间、开放的内容和对学生 的覆盖 面。 有一支年龄、学历、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合理的实验指导 队伍,实验教学能满足培养目标和学生的需要,效果较好。 实验指导人员结构合理是指 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要有合理 分布,并且作为实验指导人员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 提倡授课教师参与实验指导,密切理论教学与实践的关系。

 11 4.3.2 实习实训 基本要求: (57)能与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开展实习实训; (58)每个专业建有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时间和经费 有保证; (59)指导到位,考核科学,效果较好。 评估中心解读: 实习实训主要是考察学校能否与业界密切合作并建设 稳定的实习实训 教学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包括 名称、地址、建立时间、实习专业、可容纳实习人数等内容)、 学校与实习单位的协议、实习和实训经费是否有保障;采取 什么措施保障实习实训时间,效果如何等。这里强调实习实 训不仅要有时间保障,还要科学制订实习实训方案,要有胜 任的指导人员,要改革效果考核方法等学校关于加强实习实 训基地建设的有关材料。 考察方法为:查阅相关管理制度、培养方案和实习 、 实训教学大纲、实习指导书、实习记录和评语、实习总结等 相关材料,考察合作教育实习、实训现场。 专家解读: 实习和实训主要考察时间、措施、效果。要采取有效措 施,保证实习和实训的时间、经费、效果。要建立健全指导 教师选拔制度,实习实训考核制度,切实加强实习实训基地 12 建设,积极探索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实习实训体系,满足 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4.3.3 社会实践 基本要求: (60)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规定学时学分, 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出时间和任务要求; (61)把教师参加和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计入工作量。 专家解读: 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和平台,要注重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成立相应组织, 制定计划,出台措施,策划活动,认真开展社会实践。要把 社会实践纳入学校培养方案,规定学时学分,对学生参加社 会实践提出时间和任务要求;对参加和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 的教师计入工作量。采取有效地管理模式和科学的考核方法, 确保效果。 社会实践主要是指学生假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等有 组织的以认识社会、服务社会,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实践 活动。 导向: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实践。 

4.3.4 毕业设计(论文)与综合训练 基本要求: (62)选题紧密结合生产和社会实际,难度、工作量适 13 当,体现专业综合训练要求; (63)有 50%以上毕业论文(设计)[注:包括不同科 类毕业汇报演出、作品展示、医学临床实习、社会调查报告 等]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 (64)教师指导学生人数比例适当,指导规范,设计(论 文)质量合格。 专家解读: 毕业设计(论文)包括不同科类毕业汇报演出、作品展 示、社会调查报告等。本科生毕业论文环节的作业(毕业论 文、毕业设计)对学生是一次专业能力的综合训练。毕业论 文或毕业设计的质量既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质量,也反 映教师的水平和学校管理的水平。要有 50 % 以上毕业设 计(论文)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 中完成。 考察毕业论文时或毕业设计,首先看选题,选题的性质、 难度、份量、综合训练等能否达到培养方案目标要求,选题 是否结合实际;专家还看选 题是否前沿,有无明显的错误 等;通过选题看指导教师有否科研工作背景、实际工作(例 如工程)背景,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数适当,保证有足够时 间和精力指导学生,与学生交流、讨论。其次是考察毕业论 文、毕业设计的质量;除考察本身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外, 还应考察以下几方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应用知识 14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在 工作中应用各种工具(包括查阅文献、获取信息)的能力; 某些学科的经济分析能力;撰写科研报告、论文、设计和表 达、交流的能力;在工作中的团队协作能力。 关于“ 一人一题”的问题。“ 一人一题”是培养学生 综合素质、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避免相互抄袭的有效前提。 对于几位学生共同合作完成一个较大的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大题目的总体设计每个同学都要参加,其余部分应做到 分工明确,以保证每个同学都能独立完成相应部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