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教研活动主要研讨如何如何将创新创业理念与人才培养有机融合。
中国高等教育以专业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具备一定专业水平和技能的综合型人才为目标,已经形成相对稳定和规范的教育体系。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末,主要依托“双创”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大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求,顺利开展相关领域的创新创业活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迈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而若想在这一时期更进一步,就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创新,而创新创业型人才则成为了关键。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型人才的主力军,其自身需要具备较高的创新创业能力,才能够在我国社会创新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这就需要相关高校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并且要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同时也要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机制进行合理构建,借此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以此促进大学生的长远发展。针对以上内容,结合21本科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位老师都积极发言,表述了自己的观点:
郑小朋: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是一个民族的未来,而学生又是祖国的未来,所以作为高校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在具体措施上,一方面要明确学生所学专业和课程对创新能力和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的支撑情况;第二,要秉承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创新思维,更新教学内容,融合学科前沿观点,引入鲜活案例,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实际,用专业理念解决实际问题;第三,要充分利用课下教学中的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因为创新来源于实践,又用于实践);第四在教学目标制定上,融入更多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并通过一系列的拓展与实践活动,让其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张二渊:提出三个建议:一、要创新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形式。抓住创新精神和理论是关键,将科学研究和工程理论与人才培养严密结合起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教育理念、内容、方法、手段和形式等适应时代进步、科技创新和人的全面开展的要求。
二、要坚持开放式培养。通过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同校外企业机构建立结合实验室或研究开发中心,共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
三、要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制度和环境。从政策体系入手,完善鼓励机制,为拔尖创新人才潜心钻研学问营造环境,为他们脱颖而出提供条件。
石瑞瑞:1.以专业课程为依托,实现专创再课程教学中的融合共生。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主战场,无论是学生的专业能力还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都离不开课堂教学。
2.以专业实践教学为依托,实现专创实践融合共生。针对专业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目标具有高度契合的特点,把创新创业实践融入到专业实习实训过程中。构建四年不断线的“全过程、多层次、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的讨论,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强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各个高校迫在眉睫的,这是对于当今大学生能力提升的必然要求,也是应用型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双创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是任重道远的漫长过程,各高校要审时度势,认清当前存在的问题,通过环境、师资、合作平台以及评价机制等,这是提升大学生实践水平的应有之策,也是完善高校培养机制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