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寻乡村发展路径、助力乡村振兴,七月,建工学院“乡韵振兴小队”6名青年学子奔赴长治市襄垣县长畛村开展爱心助农实践。期间,他们深度融入乡村,以行动诠释青年担当,搭建起青春与乡土的联结桥梁。
实践首日清晨六点,小队跟随村民李大叔进入稻田。七月烈日炙烤下,泥土滚烫,看似简单的摘菜环节,实则需兼顾蔬菜完整与根部无损。村民陈奶奶分享黄瓜种植经验,春播在早春时节、秋播在夏末秋初,育苗需保持土壤湿润,藤蔓长到一定长度时搭架引蔓。此类课本外的农耕知识,让队员在浇水、清扫菜地等劳作中,深刻理解“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从汗水中汲取农耕智慧。
走访调研阶段,长畛村青壮年外流、留守劳动力年龄偏大、传统作物种植占比高且经济附加值低等发展瓶颈逐渐明晰。面对村民“想种有机菜却苦于防虫与销路”的困境,小队迅速行动。与村支书座谈时,队员结合专业知识,提出对接镇农技站开展生态种植培训、借助短视频直播拓宽销路等建议,这些建议获得村支书肯定,也进一步坚定了小队的助农决心。
实践期间,小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制作“农药安全配比表”等易懂实用的农技贴士并张贴在村口,还在菜地开设“田间小课堂”,向村民讲解蚜虫、菜青虫等病虫害的识别方法,推广草木灰防治等绿色技术。离别之际,村民李大叔为队员送上一袋脆嫩黄瓜,并用“城里娃娃能吃苦、解真问题”表达认可,这袋带着泥土清香的礼物,成为实践过程中最珍贵的“证书”。
此次长畛村助农实践,是青春与乡土的深度对话。小队以专业赋能乡村,用行动回应民生需求,既在田野间读懂“粒粒皆辛苦”的真谛,也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动能。未来,他们将持续关注长畛村发展,以更成熟的姿态助力优质农产品走出乡土,让青春答卷在广袤田野上持续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