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内涵解读(一)

时间:2021-12-09     来源:建工学院     阅读0

1. 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二级指标:学校定位;领导作用;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的办学思路是学校的顶层设计,它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办学思路不是抽象的,它是在长期办学过 程中形成的,它具体体现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合格评估方案》 的各级指标都会与办学思路有关。考察一所学校的办学思路,不 仅要看它的二级指标,还要看《合格评估方案》的其他指标,如 师资、资源配置、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领导作用 则侧重考察学校是否具有一支尊重教育规律、教育理念先进、管 理能力和执行能力较强的各级领导班子。 1.1 学校定位 主要观测点:学校定位与规划 1.1.1 学校定位与规划 基本要求: (1)办学定位明确,发展目标清晰,能主动服务区域(行 业) 经济社会发展; (2)规划科学合理,符合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 (3)坚持内涵式发展,注重应用型办学特色培育。[注 1] 学 校规划包括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 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和信息化建设规划。 评估中心解读: 办学定位主要指:总体目标定位、学校类型定位、层次定位、人才类型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等。考察学校定位主要看其是否符 合“四个为主” :一是以服务地方为主,看其专业布局是否面向 地方(行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二是以本科教育为主,看其本 科生比例是否适当;三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看其是否培养 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 素质专门人才;四是以 教学为主,看其是否科学处理教学与科研关系,依据自身的条件 优势和发展潜力,注重形成办学特色。 学校定位不是一个口号,要通过审阅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等材料, 考察培养方案及培养过程,分析人才培养与办学定位的符合度。 专家解读: “学校定位”主要是指,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 自身条件 和发展潜力,找准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位置,确定学 校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体目标,培养人才的层次、类型和人才的主 要服务面向。学校定位一般包括:发展目标定位、办学类型定位、 办学层次定位、学科专业定位、服务面向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 位。 所谓“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是学校的定位要适 应国 民经济或区域经济的要求,要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 要, 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或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条件。 “学校的总体目标”是指学校在国内外高等学校中的位置;学校的学科结构(理工农医管经文等);学校的类型(研究型、 研究教学型、教学型);学校培养不同层次人才的结构(研究生、 本科生、高职高专生)。 “人才的类型”是指应用型、研究型、研究应用型。 “服务面向”有两层含义:一是为行业服务,为区域经济服 务, 为全 国服务。二是培养学生主要从事研究、开发等基层 的一些实际工作。 学校规划的目标应体现学校的定位,其相应措施是为了保证 学校定位的实现。专业建设规划对保证本科教育的健康发展、稳 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考察学校定位必须考察学校 的规划,尤其是专业建设规划。 专业建设规划要合理,要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 需要, 要符合学校自身条件(有相应学科支持),要遵循教育规 律专业的总体布局和结构要符合学校的定位,有与重点学科相匹 配的、在行业或地区有一定影响的优势或特色专业。 学校规划的目标应体现学校的定位,其相应措施是为了保证 学校定位的实现。考察学校定位必须考察学校的规划,包括学校 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校级领导主要考察学校 办学定位、规划制定的依据)、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 划(中层、教师主要考察对学校办学定位的理解、执行)和信息 化建设规划。这五个规划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在一个总规划中, 内含这五部分内容。应用型办学特色培育:考虑到办学特色是在长期办学中形成 的, 合格评估指标体系没设特色项目,但对于新建本科高校, 应当坚持内涵式发展,注重特色培育,扬长避短,通过长期培养 项目、培育和积淀,最终形成自己办学特色。 1.2 领导作用 主要观测点:领导体制;领导能力;教学中心地位 1.2.1 领导能力 基本要求: (4)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各级领导班子遵循高等教育办 学和教学 规律,确立主动服务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培 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认真落实学校发展规划和目标, 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较强。 评估中心解读:校级领导不仅要有战略思维能力,谋划发展 的能力和凝聚人心的能力,更要懂办学、懂教育。中层领导对学 校办学思路具有较强的贯彻能力、对教学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 自身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 专家解读: 要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学校的党政一把手是教学质量的第 一责任人,对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负有重大责任,应该做到责任 明确。 学校的党政一把手要统筹学校的各项工作,把主要精力 真正转移到教学工作上来,把质量意识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学校 领导在治学过程中,首先要带头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应有一个先于行动的核心理念,在观念、制度、工作上有 所创新。学校树 立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应当明确、清楚。 各级领导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思想观念是高等教 育发展的先导和动力,也是高等学校发展的任务和要求。学校的 一切改革离不开思想观念的转变。办好一所学校,必须要有先进 的教育思想观念。 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要具有时代特征,要随时代的进步不断 转变。现 在的时代,我们更加重视教育教学质量,要建立具有 时代特征的质量观、人才观。学校要强化质量意识,牢固树立人 才培养的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命 线,提高教学质量是永恒的主题 这样的观念。结合学校的定位,制定质量 标准并切实实行。在 制定质量标准时,不能用精英教育阶段的质量标准来 要求大众 化教育阶段的教学工作,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质量标准应区别于精 英教育阶段的;另外不同的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承担的任务不同, 质量标准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国家对高校培养人才 的基本要求应该是一样的,学校根据定位对培养的人才还提出不 同的要求。 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要遵循教育规律,处理好扩大规模与 提高质量、统一性与多样性、“成人”与“成才”、规范管理与改 革创新等关系。 各级领导要确立主动服务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培养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认真落实学校发展规划和目标。侧重考察学校是否具有一支尊重教育规律、教育理念先进、 管理能力和法人治理结构完善。 (6)学校董事会(或理事会)、校务委员会、党委会机构发 挥了各自的职能; (7)建立了学校发展决策咨询机构并很好发挥了作用; (8)建立了学校师生员工民主管理监督、建言献策的机制。 专家解读: 旨在强化民主管理、科学决策和依法治校。 1.2.3 教学中心地位 基本要求: (9)有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落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政策 与措施,重视建立并完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0)各级教学管理人员责任明确,各职能部门服务人才培 养情况好,师生基本满意。 评估中心解读: 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主要考察教学中心地位的具体政策与 措施及落实 情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基本情况:师生对学 校教学工作满意度;师生对主要职能部门服务教学的评价等。 专家解读: 高等学校的核心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是教 学工作,因此,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教学工作 中心地位的确立不是一句空话,它是有实际的含义的,是可以根据以下几点进行考察的: 是否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基本构建了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党政领导是否重视教学工作,经常研究教学工作,并能深入 教学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 是否正确处理人才培养、教学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对教 学的经费投入是否处于优先地位,并有稳定的来源;各级教学管 理人员责任是否明确; 各职能部门是否都能围绕育人进行工作,并能主动为教学服 务, 师生满意度高; 学校的各项政策和规定(尤其是利益分配方面)是否都能体 现对教学的重视; 在对教师的考核中,是否实行教学质量考核一票否决制;育 人工作是否已经成为学校的舆论中心等。关键在于落实。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抓好本科教育是提高整 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因此落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时, 学校应把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师生对学校教学 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统计;师生对主要职能部门服务教学的评估结 果统计;教学工作会议主报告或文件描述。 1.3 人才培养模式 主要观测点:人才培养思路;产学研合作教育 1.3.1 人才培养思路 基本要求: 8 (1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12)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清晰,效果明显; (1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 注重因材施。 评估中心解读: 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主要考察教学中心地位的具体政策与 措施及落实情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基本情况:师生对学校 教学工作满意度;师生对主要职能部门服务教学的评价等。 专家解读: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人才培养目标 定位是办学定位的核心定位。目标定位是行为主体为了实现行为 规范而对多种可能达到的目标所进行的理性选择。目标体现了人 们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追求,标志着人们对未来的理性判断和科学 思考, 相对于理念来说具有针对性和具体性。明确现代专业培 养目标的定位,是办好学校教育,为当地社会和经济服务的前提。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体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2)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与支撑。人才培 养方案是高等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 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它直 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关系到深化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3)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 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 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 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它具体可以包括四层涵义: a.培养目标和规格; b.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 c.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 d. 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如果以简 化的公 式表示,即:目标+过程与方式(教学内容和课程+管理 和评估制度+教学方式和方法)。 (4)人才培养思路、措施与效果。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 要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出台行之有效的措施与办法,制定 培养计划、构建培养体系、建立评价系统、形成培养机制,就业 率达国家规定要求。 (5)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教育教学过程,以学生发展 为中心,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本指标主要考察学校是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 为本, 是否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 责任感; 要在专业层面考察学校对应用型人才的规格要求是否 清晰?人才培养模式是否有效? 培养方案是否注重德育为先、能 10 力为重?能否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因材施教等等。 1.3.2 产学研合作教育 基本要求: (14)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在与企(事)业或行业合作 举办专业、共建教学资源、合作培养人才、合作就业等方面取得 较好效果。 专家解读: (1)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办学方式,强调创新人才培养 模式; (2)强调实践教学; (3)强调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 人才的实践环境的培育; (4)强调与区域经济社会及产业的合作育人平台拓展与实 际效果,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在大学 4 年 期间交替安排学校理论课程学习和校外顶岗工作,使学生将理论 与实践有机融为一体,真正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并实现合 作就业。 专家解读: 主要考察学校是否主动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否有明 确的服务 面向和具体的服务对象?人才培养是否以业界为主导? 是否与业界建立长期、稳定、互动的合作关系,效果如何?指标 体系中的合作教育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包括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等等。 考察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只看自评报告,重在剖析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重在考察教学过程。 产学研合作应该是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和培养应用型人才必 由之路,学校应该有整体推进措施。合作办专业、合作建教学资 源、合作培养人才、合作就业是具体要求;长远看:合作办学、 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体系化、制度化、契约化、互 动共赢是努力方向。 学校层面的设计(机制安排项目推进) 健全“政府、产业、学校、研究”四方联动合作机制,逐步 形成教育产业相互融合、协同育人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我们能 否做到:挂牌建设一批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立项建设一批产学 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培育建 设一批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 式示范点(一院一示范)? 学院层面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能否尝试:需求导向,专业共建?面向行业,课程共享? 企业锻炼,师资共培?联合攻关,项目共研?订单培养、学生共 育? 顶岗实习,就业共谋? 产学研合作教育阶段目标: “政产学研”四方联动, “三建 六共”协同育人。 2.教师队伍 二级指标:数量与结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培训 12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师,保证教 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因此说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是主导,是关 键, 教师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将来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一 所优秀的高等学校一定有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2.1 数量与结构 主要观测点:生师比;队伍结构 2.1.1 生师比 基本要求: (15)全校生师比达到国家办学条件要求[注:参照教育部教 发〔2004〕2 号文件限制招生规定]; (16)各专业的教师数量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 (17)合理的控制班级授课规模,有足够数量的教师参与学生 学习辅。 (18)自有专任教师数量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 50%。 评估中心解读: 专任教师计算方法:自有教师及外聘教师中聘期 2 年(含) 以上并满足学校规定教学工作量的教师按 1:1 计入,聘期 1 年至 2 年的外聘教师按 50% 计入, 聘期不足一年的不计入专任教师 数。 专家解读: 生师比为折合学生数与教师总数之比,教师总数为专任教师 加外聘教师的一半的和。其中,专任教师是指具有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书的在编教师,并承担教学工作的人员。专任教师承担的 教学工作可以是各层次的授课工作,也可以是其他教学形式,如 指导毕业论文(设计)和实验等。外聘教师包括返聘教师、外教 和其他不在编教师。 兼职教师数量:兼职教师与在编主讲教师在学历和职称上要 求不同。有协议,有报酬。满足学校教学工作量要求。 在分析生师比时,评估专家除考察总师生比外,还要分别考 察各专业 教师数量,尤其是新办专业的专业教师数量是否满足 人才培养基本要求,避免用总师生比掩盖个别专业师资不足问题。 考察教师数量除查看人事部门提供的资料外,还要分析合班上课 学生数和教师工作量。 2.1.2 队伍结构 基本要求: (19)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50; (20)在编的主讲教师中 90以上具有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 务或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并通过岗前培训; (21)教师队伍年龄、学历、专业技术职务等结构合理,有一 定数量的具备专业(行业) 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整体 素质能满足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评估中心解读: 在考察师资结构时,除分析年龄、学历、职称等常规指标外, 还要依据办学定位,考察教师队伍的知识能力是否符合应用型人 14 才培养需要,尤其是教师中具备专业(行业)从业资格和任职经历 的教师情况。一般讲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认为属于具备专 业(行业)从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 (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及以上职称; (2)有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或有专业资格考评员资格; (3)近五年在业内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连续一年或累计达 到二年; (4)主持过(或主要参与)三项及以上应用技术研究,成果 已被使用,效益良好; (5)主持过(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专业实践教学建设,这 些项目在教学中产生了较好效果。 教师总数:自有教师+聘期 2 年的外聘教师( 同等教学工作 量) +50%聘期 1-2 年的外聘教师。 教学工作量: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论文指导等。 原则上,聘请校外教师数不应超过专任教师总数的 1/4。 专任教师:教师资格+学校教学科研单位+全职在职+3 学期 有课有教学任务+不是校领导+不是辅导员+12 个月工 资银行流 水+12 个月社保局五险一金缴纳记录+3 学期课表对应。 外聘教师:聘用合同+学校教学科研单位+全职在职+2 或 4 学期有课有教学任务+不是校领导+不是辅导员+12个月薪酬劳务 费银行流水+3 学期课表对应。 “师资”指学校在编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 15 师资:在编在岗+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称。 双师双能型教师:中级及以上职称+中级及以上职称或 2 年 以上企业经历或教育部技能培训胡 2 项成果被企业使用。 主讲教师:讲授理论课、术科课、实验课的教师,不含指导 军训、见习、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社会调查等的教师。 主讲教师资格:具有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士、 博士学位 并通过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教师。 专家解读: 研究生学位是指已取得博士、硕士学位的。在读的可以作为 参考。 分析教师的结构状态时采用的是师资。这里的师资专指学校 在编的、具有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即教授、副教授、 讲师和助教),包括教学、科研、管理等岗位上的教师。 符合岗位资格是指:主讲教师具有讲师及以上职务或具有硕 士及以上 学位,通过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教师。主讲教师 与专任教师之比≥ 90%。主讲教师是每学年给本科生主讲课程的 教师,给其他层次授课的教师和指导毕业论文、实践等教师不计 算在内。 师资的整体结构要合理,要符合学校的定位,要适应教学需 要, 要适应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 考察(都合理才算合格): (1)全校师资的自然状况。数量、学科、学缘、年龄、学历(学 位)、职称、各系分布状况等。 (2)学科发展状况。教师的科研状况;重点学科、重点专 业、新学科、新专业的师资状况。 (3)主要基础课和主干课教师队伍状况。重点考察基础课 教师的职称和学历情况等。 (4) 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状况。师资 队伍发展趋势良好,它应有学科带头人,已形成学术梯队,并有 数量适宜的骨干教师。学校要有稳定的学科带头人、学术梯队和 骨干教师。专家将考核学校进出师资的职称和学历等。 新建本科学校教师数量紧张是相对紧张,主要是结构不合理, 一是教 师本科教学经验不足,二是新专业多,专业带头人数量 不足,教师数量不平衡。